旅游资讯网是中国最大的旅游内容生产和分发平台,提供及时权威的旅游资讯和丰富的旅游短视频

引起 中泰友谊:古代暹罗与中国的友好关系。

旅游新闻 2024-05-15 浏览(1632) 评论(0)
- N +

今天,泰国一直与中国保持着友好而密切的邻里关系;在古代,还没有改名为泰国的暹罗与中国有500多年的朝贡关系。

古代暹罗与中国历代的朝贡关系

暹罗与中国的关系可以追溯到公元1269年。

1269年,元朝地理学家周大观跟随元朝使团出使东南亚,完成了一部文学作品《真蜡记》。这本书里提到了一个叫“素可泰王朝”的古代王朝,这是中国古籍中第一个提到的关于古暹罗的故事。

古暹罗建立于13世纪左右,当时是中国南宋时期。中国作为世界大国之一,历史上与周边国家的贸易都是通过朝贡进行的,暹罗也不例外。

中国和暹罗之间的第一次朝贡发生在1289年,最后一次朝贡发生在1869年。从元世祖到清朝同治年间,两国间的朝贡交流持续了580年。

在这五百八十年间,中国和暹罗保持着频繁的朝贡往来。据悉,暹罗每三年半会向中国进贡一次,总进贡次数达到160次以上。

《元史》记载,整个元朝,古代暹罗向中国进贡14次,其中暹罗9次,罗湖5次。

展开全文

暹罗一词源于中国。

明廷与古暹罗的关系从一开始就建立在和平友好的基础上。洪武三年,明太祖朱元璋设宴款待海外各国,其中暹罗是第一个向中国进贡的国家,因此受到朱元璋的慷慨款待。

不仅如此,“暹罗”二字也是朱元璋自己定的。

洪武十年,暹罗大城府朝主来华,朱元璋封其为“暹罗王”,确定了国名。

此后,大城王朝与明朝进行了长达250多年不间断的朝贡关系。

明朝时期,暹罗共朝贡108次,其中明初朝贡交流非常密切。从1368年到1516年的148年间,暹罗平均每一年半就有使节出使中国,总朝贡次数达到惊人的92次。

明代《暹罗传》中记载暹罗使节“络绎不绝”。一方面是因为暹罗的海外贸易发展较早,暹罗一直靠出口自己的特产换取其他生活用品,而中国是当时的强国,也是东南亚最大的市场。如果能和中国建立良好的关系,会间接促进暹罗的经济发展。

暹罗大城王朝的第三代统治者波隆·莫罗第一次来到中国。统治者不仅赠送了金叶手表,还赠送了驯服的大象,以示与中国交往的真诚决心。

暹罗自古就有“白象之国”的美誉。暹罗人一直认为大象是他们国家的象征。能够把自己国家的象征送给另一个国家,不仅说明暹罗已经臣服于中国,也表达了友谊。

之后的几十年,暹罗向明朝赠送了五头白象,将如此珍贵的动物赠送给中国,真正表达了暹罗的臣服。

1563年,暹罗和缅甸爆发战争,缅甸派出90万大军进攻暹罗。这场战争的原因竟然是暹罗不愿意把自己的白象让给缅甸。

明初有法律禁止臣民私自出海,不准私自去海外国家或与外国人交换生意。甚至在某些年份,他们曾经下令禁止海外国家之间的贸易,但是对于暹罗,他们特别仁慈,不仅允许暹罗使节向中国纳贡,甚至还允许与本国居民进行贸易。

在暹罗使臣经过的地方,会出卖市场,摆摊做生意,不仅违法,还被明廷视为“人之常情”。

到了明朝中期,朝廷干脆给了暹罗使节一个特权,就是允许他们长期在广东进行贸易。

对于暹罗来说,通过朝贡与中国进行贸易有一个好处:可以把自己的商品卖到海外,另一个好处是可以在中国享受免税待遇。

洪武二十年,暹罗缴胡椒一万斤,苏木十万斤。洪武二十三年,暹罗又缴苏木、降香171880斤。洪武二十四年,又呈上象牙四十只,龟两只。

如此巨大而珍贵的贡品,绝不是朱元璋所说的“以诚相待”;但这些贡品并不是免费送给中国的,而是按照贡品的价值付给暹罗的。《明英宗实录》中有相关记载:“暹罗缴纳碗石一千三百八十斤,每斤缴纳五十关。”

由于暹罗使节往来频繁,也导致了中国商人在暹罗进行贸易,清廷甚至鼓励商人在暹罗卖粮卖粮。

暹罗使节的朝贡不仅仅是简单的商业贸易,最重要的是将中国先进的工业技术、科学文化带回暹罗,可以极大地促进暹罗的发展。

暹罗与中国的友好交流在清朝入关期间得以维持。

康熙三年,暹罗主派使节向清朝进贡。康熙十二年,暹罗主遣使臣求印:“请赐银印,使其为国荣。”

康熙当即立那来王为暹罗王,并赐诏书、银玺。

从康熙四年到乾隆三十二年,102年间,暹罗的大城府朝王来清22次,其中乾隆三十一年来的次数最多,暹罗先后来了9次。

让中国成为暹罗的国王。

1767年,暹罗和缅甸再次爆发战争,暹罗的大城府王朝败给了缅甸。这个有417年历史的王朝曾经被摧毁。

次年,清朝皇帝高宗·李鸿得知暹罗遭受此灾后,特地派两广总督前往察看暹罗被袭被毁的情况,并说:

“如果暹罗之主想复辟国家,却无力支撑,又想请求清廷出兵相助,就必须出动中国的海军相助。”

虽然暹罗是中国的附庸国,但听到暹罗灭亡的噩耗后,清朝的高宗皇帝并没有置若罔闻,而是愿意向其伸出援手,足见两国的深厚友谊。

同年10月,名叫郑新的中国人带领暹罗当地人和中国移民到暹罗组建军队。在郑新的指挥下,这支临时组建的军队实际上在短短半年内就收复了暹罗的首都。

缅甸军队战败后,郑新被暹罗人民推选为皇帝,建立了暹罗历史上的第三个王朝——吞吴立王朝。郑新称王后,当时居住在暹罗的华侨称郑新为“郑王”。

能够让一个来自中国的华裔成为国王,足以证明两国几个世纪以来的深厚联系。

郑新一当上暹罗之主,就准备向清廷进贡,准备上报复辟细节,同时请求皇帝加封,但这条加封之路并不顺利。直到1777年,清廷才承认郑新的暹罗领主身份。

1781年,郑新终于可以向清廷进贡了。据报道,暹罗的贡品是前所未有的奢华。

郑新致力于发展暹罗,但他死于1782年的内乱,并被他的下属皮埃尔·克里暗杀。

郑新死后,皮埃尔·查克里建立了查克里王朝。为了安抚民心,他宣布自己是郑新的儿子,并向清廷索要玉玺。

清廷赏识郑新的立功表现,又因为汉奸的危害,清廷亏待了他多年。得知他的死讯后,他不假思索地立皮耶扎克里为暹罗国王。

1809年,皮埃尔·查克里死后,佛祖洛特拉·纳哈拉伊继承王位成为国王。他还得知了皮尔·查克里的血统,沿用了郑新的身份,并告诉清廷他是郑新的孙子,因此清廷继承他为暹罗之主。

咸丰三年前,暹罗与中国的朝贡关系非常密集。67年有32次交流,平均每两年暹罗来中国朝贡一次。

但从佛祖洛特拉·纳布莱到拉玛四世,暹罗与中国的朝贡关系逐渐减少。从1851年到1869年,暹罗只向中国朝贡过一次,这次朝贡的时间间隔在历代王朝中是绝无仅有的。

到查克里王朝第五任君主时,暹罗不再与中国有往来,彻底切断了两国长达几个世纪的朝贡关系。

暹罗人民与中国的友好关系。

早在暹罗和中国建立朝贡关系之前,许多中国人就搬到了暹罗。后来两国开始朝贡,进一步促进了两国人民的交流,也导致了更多的中国人居住在暹罗。

移民到暹罗的华侨对暹罗的经济影响很大。比如出海的水手几乎都是中国人,因为中国的航运业发展早,技术成熟。

但荷兰殖民者对暹罗的海上贸易非常嫉妒,想夺取暹罗的海上贸易专利权。殖民者规定,所有暹罗船只不得雇用中国人。

面对霸王条款,暹罗没有屈服,而是雇佣了中国水兵。甚至在18世纪前后,一些曾经驾驶船只的日本和越南水手也消失了,只剩下中国水手。

可以说,如果没有这群技术娴熟的中国水手来帮助暹罗,暹罗的海外贸易还不知道发展到什么程度。

在20世纪之前,暹罗从未与中国为敌。而且在元明清时期,还不停地向中国进贡。两国没有发生战争,中国也从未占领过暹罗的土地。

参考资料:

古代暹罗与中国的友好关系;蒋;意识形态战线

清代中国和暹罗的友好关系;黄国安;东南亚纵横
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