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游资讯网是中国最大的旅游内容生产和分发平台,提供及时权威的旅游资讯和丰富的旅游短视频

解说词:旅游+非遗双向赋能激发新动力

旅游新闻 2024-06-13 浏览(760) 评论(0)
- N +

这个端午假期,国内文化和旅游消费持续火爆,旅游中的文化气息也十分浓郁。6月10日,文化和旅游部发布2024年端午小长假旅游数据。文旅部数据中心数据显示,国内旅游人次达1.1亿人次,通过非遗展演、端午习俗等浓厚节日氛围,有机融入各类活动和场景,让游客感受传统文化魅力,丰富文旅与非遗深度融合新场景,展现旅游与非遗双向赋能激发的新动力。

2024年6月9日,身着中国古代服饰的外国人与中国儿童合影,参加非遗市集。新华社记者 陈爱平 摄2024年6月9日,身着中国古代服饰的外国人与中国儿童合影,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市集。新华社记者陈爱平摄

聚焦“新价值”,激活“旅游+非遗”大有可为的内生动力。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,“以文建旅,以旅展文”已达成广泛共识,但什么样的文化资源才能开发成好的旅游产品呢?在这方面,非遗无疑是一座富矿。近年来,安徽发布“非遗主题旅游十大精品线路”,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;山东省发布“春天的民间艺术”等17条非遗旅游线路,成为友好山东的新招牌。黑龙江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冰雪雕刻技艺吸引了八方来客,成为哈尔滨冰雪旅游的一大亮点。各地纷纷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,打造文旅强特色IP,助力非遗“美出圈”,激活“内生动力”,有效满足游客文化需求,让旅行不仅美、好玩,还更有意义。

聚焦“新业态”,凝聚“旅游+非遗”源头活水。“非遗+研学”“非遗+节庆”“非遗+文创”“非遗+餐饮”可以多种方式打开,产生各种新业态,这一点非常重要,因为它的形式活跃。因此,如何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形态,将其融入更多人的日常生活,是释放更多“新业态”的重要课题。一方面,要把准无形发展的规模。立足非遗内核,坚守非遗底色,避免过度商业化对非遗的破坏,让非遗焕发“新”机遇,持久赋能增长。另一方面,要提升非物质文化的普及度和参与度。通过组织非遗体验活动、开设非遗研学课程、举办非遗文化节等方式,将历史性、知识性、趣味性、实用性相结合,充分调动游客多维度感官参与,让非遗“吃出烟火气”。

聚焦“新技术”,提升“旅游+非遗”发展加速度。非物质遗产是非物质的,不像实物那样直观,因此在融入旅游的过程中需要面对具象化的问题。随着数字智能、虚拟现实等科技手段的不断更新和丰富,非遗的具象化在新技术的加持下得以生动呈现,不仅创新了非遗与旅游、科技的融合,也为游客带来了新的非遗体验和认知,为“旅游+非遗”发展注入新动力。同时,要注重为非遗传承人插上科技的翅膀,帮助他们飞向广阔的云端。非遗传承人可以通过Tik Tok、微博、微信官方账号等新兴媒体平台开展非遗数字化教育,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非遗,为非遗传承注入新的活力。这样,不仅能让更多人主动拜师学艺,还能吸引更多游客拥抱非遗,为“旅游+非遗”发展开辟更广阔的道路。

作者单位:余锐颖 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东山镇人民政府

标签: